top of page

媒體分享


ADHD 暑假減藥停藥點考量?怎樣平衡治療與生活?
暑假將至,ADHD孩子暫離課業壓力,家長卻對減藥或停藥猶豫,擔心情緒與行為波動。建議家長暑假期間與醫生溝通,依孩子需求調整藥量,兼顧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,讓假期成為孩子放鬆、成長機會。
8月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考試要「坐定定」,做充足準備!
對於自閉症兒童而言,長時間安靜坐定並維持專注是一項重大挑戰,尤其在面對考試時更容易感到焦慮與不安。家長可透過三項有效策略協助孩子應對考場壓力:首先,運用社交故事,以簡單情境幫助孩子理解考試流程與規則;其次,安排模擬考試,讓孩子熟悉環境與時間限制,減少臨場緊張;最後,必要時在醫生評估下採取藥物輔助,改善專注力與情緒穩定。這些方法能提升孩子的應試信心與表現。
2024年1月29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攝入過多糖分,影響自閉症兒童情緒及專注力?
坊間常見說法指高糖飲食會影響自閉症兒童情緒與專注力,但科學研究未證實兩者有直接因果關係。不過,過量糖分會令血糖波動,短暫精力亢奮後迅速下降,間接影響情緒穩定與專注表現。為促進自閉症兒童健康,家長應限制高糖食物與含糖飲料,改以低糖、高纖維天然食物(如水果、全穀類、優質蛋白質)取代零食甜點。均衡飲食有助維持情緒與專注力,並降低肥胖、蛀牙及代謝疾病風險,為孩子營造穩定的學習與生活環境。
2024年1月1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溫書專注力差,到底有無計?
自閉症兒童易受環境刺激,專注力較弱,家長可採用: 減少干擾:保持學習區潔淨,移除多餘物品。 制定常規:告知30分鐘學習、10分鐘休息安排,建立預期。 說明後果:說明未按計畫學習的影響,提升專注度。 圖像教學:以圖表或聯想法將概念具象化,增強理解與記憶。...
2024年1月15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ADHD︱16歲患者因偷竊被捕治療後病情受控升讀大學 醫生:及早治理活出豐盛人生
青少年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常影響學業、社交與情緒健康。患者可能出現專注力不足、衝動行為、情緒管理困難及適應新環境的挑戰。透過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,可有效改善專注力、提升自控能力,減少多動與衝動,重建自信與生活質素。及早識別與治療,能幫助患者活出更豐盛的人生。
2024年1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點解自閉症小朋友備試時唔專心?
自閉症兒童在備試時常面臨專注力不足的挑戰,部分原因是他們的興趣焦點與同齡人不同,容易出現聽不進指令、對周遭事物缺乏興趣的情況。此外,理解能力相對較弱,使他們在溫習時難以完全掌握課本內容,進一步降低專注度與學習動力。這些因素不僅影響日常學習,也增加了考試準備的難度,因此需要更多針對性的支援與引導,幫助他們提升專注力與應試表現。
2024年1月1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「頑皮」學生其實不頑皮!認識ADHD把握治療時機
偉仔中三,成績欠佳。上課常發呆、難以專心,偶爾假借如廁活動身體,坐立不安。老師投訴他課堂搗亂。病史顯示,他在童年及小學階段已出現過度活躍、衝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。 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是兒童及青少年中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之一。雖然確切成因尚未完全釐清,但研究多...
2023年10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健康關注組|小朋友 唔專心坐唔定,可能係病症!|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
不少家長擔心,小朋友經常唔專心、坐唔定、容易分心,是不是自己教子無方。事實上,這些情況有時並非單純「百厭」,而可能與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(ADHD)有關。ADHD 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,若未能及早發現與治療,可能影響孩子的學業、人際關係及自信心。精神科專科何雅莉醫生提醒,愈早識別並介入,治療效果愈理想。治療可包括行為治療、家長培訓、學校支援及藥物治療,並配合規律生活與正面溝通,幫助孩子健康成長。
2023年5月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成人ADHD 病徵
AD/HD不只限兒童,逾八成症狀延續至成人。成人常有拖延、健忘、組織力差;坐立不安、話多、易打斷;衝動易怒,影響工作、人際與情緒。診斷需追溯童年行為並訪談親友。治療以認知行為訓練配合藥物,教授時間管理與情緒調節,並調整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水平。多數患者經綜合方案後,專注力、自控力、效率及情緒均顯著改善。及早就醫並堅持治療,可助重獲穩定、充實的生活。
2022年10月2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ADHD 成人都有
「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」(AD/HD)並非兒童專屬,逾八成本地案例症狀延續至成年。成人AD/HD常表現為遲到、健忘、缺乏組織力、易衝動、坐立不安及打斷他人,影響工作與人際,嚴重時更可併發焦慮或抑鬱。
由於患者往往難以自覺,診斷時需追溯童年行為紀錄,並透過親友或同事面談,全面評估生活功能。治療則以認知行為訓練結合藥物,教授時間管理、情緒調適與問題解決技巧,並調節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素水平。研究顯示,多數接受綜合方案的成人在專注力、工作效率、人際互動及情緒狀態上均獲得顯著改善。
當父母與子女同為AD/HD,建議先自我覺察並管控情緒,以健康溝通取代指責,利用幽默化解僵局,並透過明確後果協助子女學習負責。
2022年10月1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ASD ADHD 升學的艱難時刻
6歲俊仔(化名)自幼社交能力不足,與同儕互動時常表現不當,易衝動發脾,坐立難安。升讀小學後,行為問題進一步加劇:經常擾亂課堂,躲入課桌底部尖叫,導致同學畏懼並疏離,最終被孤立。教師懷疑他兼具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與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...
2022年7月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ADHD ASD 藥物與行為訓練 相輔相成
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患童需透過行為訓練改善社交溝通與重複行為。若同時伴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,可在醫 生 協助下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,以提升專注力、增強訓練成效。家長應採取正向教養,運用獎勵機制並保持冷靜,及時肯定孩子良好表現,鼓勵行為調整。配合心理師、醫 生...
2022年6月3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診斷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(ADHD)
ASD與ADHD診斷以臨床問診為核心,透過問卷、家長訪談及行為觀察,評估孩子的社交互動、注意力與情緒。依DSM-5,ASD須具社交溝通障礙與重複行為;ADHD則於12歲前出現半年以上注意力缺陷、過動或衝動,並影響家庭與學校功能。診斷後制定個別化的行為療法、藥物治療及教育支持方案,協助孩子提升身心健康與適應能力。
2022年6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認識自閉症譜系障礙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病徵
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屬不同神經發展障礙,50–70% ASD兒童同時具ADHD特質,稱為「共病」。ASD多於2–3歲顯現,表現為刻板重複動作、對聲光敏感、社交互動困難及語言模仿;ADHD多於5–6歲出現,特徵為注意力不集中、執行力不足、坐立不安與衝動。共病兒童面臨更多學習與社交挑戰,易焦慮和遭同儕排擠。建議及早接受多面向評估,並採行個別化介入,包括行為治療、社交技巧訓練、親職教育與學校支持;必要時於醫師指導下使用藥物,並結合家庭與社區資源,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。
2022年6月2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共病現象︰ASD & ADHD
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(ADHD)常同時出現,約五至七成 ASD 兒童具備 ADHD 症狀。當兩者共病時,孩子在社交、學習與情緒上面臨更大挑戰,焦慮與負面情緒風險亦顯著增加。透過早期專業評估、行為療法、社交技巧訓練與跨專業團隊合作,能有效促進共病兒童的身心健康與全方位發展。
2022年6月16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頑皮定係有ADHD?
旭旭因專注力不足被誤認為頑皮,經專業評估確診 ADHD 並接受治療後,行為與學習表現大幅改善。ADHD 是兒童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,症狀包括注意力渙散、過度活躍與衝動行為。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強調,及早診斷並結合藥物與行為治療,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生活品質。
2022年5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藥物配合行為治療 助ADHD學童在家上學
新冠疫情下,ADHD 學童在網課中常難以專注,學習表現與親師互動受影響。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提醒,家長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,應依醫囑持續治療。藥物配合行為治療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、建立規律,並在居家學習中保持穩定與自信。
2022年4月2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停止ADHD治療 感染新冠風險增
ADHD(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)患者因專注力與自控力較弱,疫情期間更容易忽視防疫規範,如摘口罩、未洗手觸口鼻或忽略社交距離,增加感染風險。研究顯示,若停止藥物治療,自控力退化,感染新冠風險亦升高。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提醒,持續接受中樞神經刺激劑治療及行為療法,對落實防疫措施與康復至關重要。
2022年4月2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