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抑鬱症

抑鬱症的檢測方式與臨床診斷是甚麼?
抑鬱症的診斷並非單憑情緒低落就下結論,而是需要依據國際標準結合臨床評估,全面判斷患者的狀況。
一、診斷依據:國際標準
目前臨床上主要依據兩大國際診斷系統:
-
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第五版(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, Fifth Edition - DSM-5)
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制定,廣泛應用於全球精神科臨床與研究領域。 -
《國際疾病分類》第十一版(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, 11th Revision - ICD-11)
由世界衛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- WHO)制定,為全球醫療系統通用的疾病分類標準。
兩者對抑鬱症的診斷條件略有差異,但核心原則一致:
-
症狀需持續至少兩週
-
症狀造成明顯的生活、工作或社交功能受損
-
排除其他醫學疾病或物質影響所致的情緒變化
二、臨床診斷流程
1. 臨床訪談(Clinical Interview)
精神科醫生會透過面對面的訪談,了解患者的症狀類型、持續時間、嚴重程度以及對生活的影響。訪談內容包括:
-
情緒狀態(如悲傷、焦慮、易怒)
-
睡眠與食慾變化
-
專注力與記憶力狀況
-
是否出現自責、絕望或自殺念頭
-
生活事件與壓力源
-
家族精神疾病史
這一步驟不僅是收集資訊,也是建立醫患信任關係的重要過程。
2. 精神狀態檢查(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, MSE)
醫生會觀察患者在訪談中的外表、行為、語言、情緒表達、思維內容與邏輯,並評估其洞察力與判斷力。例如:
-
情緒是否與談話內容一致
-
思維是否連貫
-
是否出現妄想或幻覺
-
注意力與反應速度
3. 量表評估(Psychometric Scales)
為了更客觀地評估抑鬱症的嚴重程度與治療效果,臨床上有可能會使用標準化量表,包括:
-
PHQ-9(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-9)
-
常用於初步篩查與追蹤病情
-
9 個問題涵蓋情緒、睡眠、食慾、專注力等方面
-
分數越高代表抑鬱症狀越嚴重
-
-
HAM-D(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)
-
由臨床醫生評分
-
常用於評估抑鬱症的嚴重程度與治療反應
-
涵蓋情緒、身體症狀與日常功能
-
-
BDI-II(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-II)
-
自我報告式問卷
-
由患者自行填寫,反映主觀感受
-
有助於了解患者對自身症狀的認知
-
三、為何需要專業診斷?
許多人會在網上做「抑鬱症自我測驗」,雖然這些測驗能提供初步參考,但不能取代專業診斷。原因包括:
-
自我測驗無法排除其他疾病(如甲狀腺疾病、貧血)引起的情緒低落
-
無法全面評估症狀對生活功能的影響
-
缺乏專業觀察與臨床經驗的判斷
專業診斷的價值在於:
-
準確性:結合臨床經驗與標準化工具
-
全面性:同時考慮生理、心理與社會因素
-
安全性:及早發現自殺風險並介入
了解更多抑鬱症

中心環境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