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頑皮」學生其實不頑皮!認識ADHD把握治療時機
- Blossom
- 2023年10月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8月23日

偉仔中三,成績欠佳。上課常發呆、難以專心,偶爾假借如廁活動身體,坐立不安。老師投訴他課堂搗亂。病史顯示,他在童年及小學階段已出現過度活躍、衝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。
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是兒童及青少年中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之一。雖然確切成因尚未完全釐清,但研究多指向前額葉中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失衡,並與遺傳、環境以及成長經歷交互作用有關。統計指出,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,若未及時介入,症狀往往持續至成年階段。
ADHD患者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、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。進入青少年後,他們常無法長時間專注,對持續性任務感到厭煩,做事缺乏計畫性,且易因粗心大意而忽略細節。校園生活中,他們經常忘帶或遺失書本、文具,難以靜坐,頻繁離座、插話、話多且耐性不足。
這些特徵不僅影響學習表現,也可能妨礙人際互動,進而引發情緒困擾、自信心下降等問題。若上述症狀持續超過六個月,且在家庭、學校等兩個以上環境中顯著影響日常功能,就建議及早諮詢專業醫師,進行評估與個別化治療,協助青少年建立有效的注意力管理與行為調節策略。
研究顯示,藥物與行為療法合併是AD/HD最有效的治療方法。建議青少年與家長共同訂立學、樂、休的時間表,強化專注力與良好行為,並協同教師支持,提升人際與解難能力。
對症狀嚴重者,主診醫生會視個人需求處方短效、中效或長效藥物(效力約4、8、12小時),以改善注意力不足、過度活躍及衝動。服藥後,多能更專心學習,完成課業。
副作用通常輕微且短暫,如食慾下降、睡眠障礙、腸胃不適或情緒波動,可透過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緩解。治療能有效助青少年管理AD/HD,提升生活與學習品質。
《點讀》專訪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 「頑皮」學生其實不頑皮!認識ADHD把握治療時機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