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HD︱16歲患者因偷竊被捕治療後病情受控升讀大學 醫生:及早治理活出豐盛人生
- Blossom
- 2024年1月1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9月11日

青少年階段才被確診的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患者時有發生。有一位 16 歲男生,長期難以集中注意力,衝動行事不顧後果,甚至因偷竊被捕。接受藥物與行為治療後,他的自控能力、人際關係及學業成績明顯改善,如今更成功入讀大學修讀科學,重拾自信與人生方向。
ADHD 的特徵與成因
ADHD 屬於發展性障礙,核心症狀包括專注力不足、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。研究顯示,若父母其中一方患有 ADHD,子女的患病風險較一般人高出 5 至 10 倍。其他風險因素包括母親懷孕期間吸煙或酗酒、腦部發育不全、曾受頭部創傷等。
青少年常見的四大影響
學業困難:上課易分心,聽不清或聽不明老師指示,導致跟不上進度,甚至重讀或輟學,嚴重打擊自信心。
衝動行為:不顧後果地從事高風險行為,如酗酒、吸煙、開快車或接觸毒品。
情緒管理弱:易衝動、易發脾氣,影響社交及家庭關係,與家人爭執頻繁。
適應新環境困難:升讀大學後,因時間管理與執行力不足,難以應付更高要求,錯過功課期限,感到挫敗。
若青少年患者沒有得到適切治療,症狀可持續至成人階段。外國研究指出,ADHD 患者的濫藥、酗酒、離婚率及犯罪率均較一般人高。
ADHD 的治療方法
雖然青少年患者錯過了兒童的黃金治療期,但仍可透過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改善病情。
行為治療:以個別化策略,提升執行能力與條理性,包括設計每日作息表、整理個人物品、訓練社交技巧及壓力管理,幫助減少衝動與拖延。
藥物治療:分為中樞神經刺激劑與非刺激劑,前者為一線治療。約七成患者服藥後專注力提升,多動與衝動減少,時間管理與執行力改善,學業表現及自信心同步上升,抑鬱與焦慮症狀亦可獲得緩解。
專業建議
雖然未能在兒童階段及早介入,但只要在青少年時期察覺並及時治療,ADHD 患者同樣能改善專注力、情緒健康與生活質素,活出更豐盛的人生。
《Topick》專訪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 16歲患者因偷竊被捕治療後病情受控升讀大學 醫生:及早治理活出豐盛人生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