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媒體分享


教養自閉症小朋友,家長可以點調整心態?
教養自閉症兒童需以耐心陪伴。家長應理解並接納孩子的行為特質,明白並非故意為難。遇到壓力時,可透過深呼吸或運動紓解情緒。孩子嘗試或努力時,給予真誠讚賞與鼓勵,幫助建立自信。
2024年7月29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正向管教鼓勵良好行為 培養自閉症孩子正向思維
家長可以以正向管教,讓孩子體會良好行為的正面效果 ,提升他們的自信。溝通時運用簡潔語句與視覺輔助道具, 能增進理解。家長應以同理心傾聽,保持情緒穩定,成為他們的榜樣。
2024年7月15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ADHD︱16歲患者因偷竊被捕治療後病情受控升讀大學 醫生:及早治理活出豐盛人生
青少年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DHD)常影響學業、社交與情緒健康。患者可能出現專注力不足、衝動行為、情緒管理困難及適應新環境的挑戰。透過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,可有效改善專注力、提升自控能力,減少多動與衝動,重建自信與生活質素。及早識別與治療,能幫助患者活出更豐盛的人生。
2024年1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考試壓力點樣影響自閉症小朋友情緒?
自閉症兒童因情感表達與社交互動能力較弱,對考試壓力特別敏感。考試帶來的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,容易引發緊張、焦慮及情緒波動。備試期間生活節奏被打亂,更可能導致情緒爆發或衝動行為。為孩子提供穩定支援、明確的考試安排及有效的情緒管理策略,能幫助他們減輕壓力、維持情緒穩定並提升應試表現。
2024年1月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厭食症危險不可輕視
厭食症是一種高危且影響深遠的飲食失調症,患者常因極端恐懼肥胖與過度追求纖瘦體形,採取過度節食、催吐或濫用藥物等方式減重,導致營養不良、體重過輕及多種身心健康問題。嚴重者可引發免疫力下降、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。治療需同時處理身體與心理問題,包括營養重建、認知行為治療、家庭治療及必要的藥物輔助。及早介入是恢復健康的關鍵。
2023年12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醫生與你 靜觀步行
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,學業、工作與家庭壓力隨處可見。靜觀練習能幫助我們專注當下,覺察身體與情緒,並以平靜心態接納此刻。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將親自示範靜觀呼吸與靜觀步行,讓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實踐,重拾內在平衡與力量。
2023年7月13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WFH 家庭事業兩兼顧 職場婦女如何舒緩情緒
疫情期間,許多職場女性需同時兼顧工作與家務,壓力驟增,甚至引發情緒失衡或抑鬱風險。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指出,女性常在家庭與職場間承擔多重角色,難以喘息。她建議透過劃分「Me Time」「Couple Time」「Family Time」及建立支持網絡,來有效舒緩情緒,守護身心健康。
2022年5月1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提升抗逆力
在疫情壓力下,如何兼顧身心健康?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分享提升情緒韌性的實用策略,幫助大眾舒緩壓力、增強抗逆力,從內在調養到外在實踐,全面守護心理健康。
2022年4月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