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慢性疲勞綜合症五大症狀 易令人抑鬱焦慮

  • Blossom
  • 2023年5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9月15日

慢性疲勞綜合症

慢性疲勞綜合症(ME/CFS)

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、壓力繁重的城市,偶爾感到疲倦是常見的現象。然而,若持續超過六個月出現莫名的嚴重疲累,即使長時間休息或多睡也無法改善,甚至連從椅子站起來都像舉重般費力,並伴隨不明原因的疼痛,就必須警惕可能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症(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/Chronic Fatigue Syndrome,簡稱 ME/CFS)。若長時間不加以治療,除了身體功能受損,還可能引發抑鬱症、焦慮症等情緒問題,嚴重影響學業、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。


每年 5 月是「慢性疲勞綜合症關注月」,正是認識這種疾病的好時機。作為精神科醫生,我希望透過專業角度,讓更多人了解其症狀、成因與治療方法,並鼓勵有懷疑的市民及早求醫,以獲得正確診斷與支援。


慢性疲勞綜合症的五大核心症狀(根據美國慢性疲勞綜合症協會 AMMES)

  1. 無故嚴重疲勞

    患者形容自己像「無電可叉的老化手機電池」,即使只是下床上廁所,也艱辛如攀山越嶺,再多的休息與睡眠也無法恢復精力。


  2. 勞動後倦怠(PEM, Post-Exertional Malaise)

    無論是體力或腦力活動,患者在活動後會出現極度疲累,即使休息超過 4 小時仍感到虛脫。


  3. 認知障礙

    包括決策困難、詞彙表達減弱、專注力下降,甚至駕駛時忘記熟悉路線,或難以理解一般文章與告示內容。有研究指出,部分患者的智力亦可能受影響。


  4. 疼痛

    常見肌肉痛、關節痛,且疼痛位置多變,可能是痠痛、痺痛、刺痛或灼痛,亦可能伴隨嚴重頭痛、腸痛、喉嚨痛或淋巴腫痛。


  5. 睡眠障礙

    包括失眠、淺層睡眠、睡夢中驚醒、肌肉不自主抽搐,甚至睡眠窒息症。有些患者要到天亮前才有睡意,青少年患者更容易出現嗜睡情況。


可能的成因與高風險群

目前醫學界尚未完全確定 ME/CFS 的成因,但推測與基因因素、免疫系統失衡、內分泌異常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有關。部分患者是在病毒或細菌感染康復後發病,另一些則在經歷創傷、手術或重大情緒壓力後出現症狀。近年研究亦指出,過氧化物酶體(peroxisome)功能受損可能影響線粒體運作,導致能量轉化異常。


臨床上,病發高峰期多見於 10–19 歲(面對學業與社交轉變)及 30–39 歲(事業衝刺與家庭經濟壓力)的人群。


治療與管理方法

目前 ME/CFS 尚無根治方法,但透過綜合治療可改善症狀與生活質素:

  • 非藥物治療:包括睡眠衛生指導、制定規律作息表、階段式運動計劃,逐步恢復身體能量代謝能力。

  • 藥物治療:止痛藥以緩解肌肉與關節疼痛;抗抑鬱藥(如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)以改善情緒症狀。


《AM730》專訪  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 慢性疲勞綜合症五大症狀 易令人抑鬱焦慮



留言


寧心醫療

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33號 
萬邦行12樓1204室

(中環站D2出口)

星期一至星期五

9:00 - 18:00

星期六

9:00 - 15:00

(敬請預約)​​

電郵:info@hktbc.com 

電話:+852 2838 8188

傳真:+852 2838 8880

  • Whatsapp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
微信:drlilyhk

聯絡寧心醫療

© 2025 by The Blossom Clinic 寧心醫療版權所有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