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背後可能隱藏抑鬱症
- Blossom
- 5月2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8月23日

近期經濟衰退下,各行各業紛紛裁員,打工仔面臨失業壓力,睡眠質素亦隨之下滑。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表示,都市人失眠成因複雜,除工作或學業壓力外,抑鬱症、焦慮症等情緒病,以及慢性痛症、睡眠窒息症等身體狀況,都是常見元兇。作息不規律、睡前長時間使用手機、晚餐過飽或過度攝取咖啡因、濃茶、酒精,均可加劇失眠問題。
何醫生強調,長期失眠往往是情緒病的警訊,患者常同時出現食慾改變、負面思維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緒易怒或易哭等症狀,卻未必自覺。若不及早處理,失眠可導致反應遲鈍、記憶力下降、情緒波動,甚至增加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風險,亦會損害工作表現與人際關係。
在臨床治療上,專科醫生會先評估壓力來源及生活習慣,配合心理與認知行為治療,教導解決問題方法、時間管理及睡眠衛生;如家庭壓力過重,則建議適時與家人溝通。雖然多種抗抑鬱藥物可改善情緒,但部分藥物容易引起腸胃不適、體重增加,或需合併安眠藥,長期使用恐生依賴。
何醫生指出,近年出現一類具褪黑激素作用的新型抗抑鬱藥,不僅能有效紓緩抑鬱症狀,同時改善失眠,減少對傳統安眠藥的依賴,幫助患者重拾正常生活。她提醒,治療方案多樣且效果各異,患者應與主診醫生詳談,選擇最合適的藥物與心理干預。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專訪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 失眠背後可能隱藏抑鬱症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