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食症有得醫 別氣餒
- Blossom
- 2024年1月24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8月23日

暴食症是一種以反覆性失控暴食及補償性行為為特徵的飲食失調。患者雖體重多維持正常,卻長期對身形不滿,自青春期起頻繁節食。節食後常在短時間內(如2小時內)大量進食高糖高脂食物,隨即因罪惡感及羞愧而採取催吐、濫用瀉劑、利尿劑或劇烈運動等方式減重。此惡性循環每週至少發生一至兩次,持續三個月以上即符合診斷標準。
長期催吐導致胃酸逆流,侵蝕牙齒釉質,並可引發唾液腺腫脹、口乾與口腔潰瘍。情緒方面,部分個案因家庭不和、感情挫折或工作壓力而誘發,常伴隨抑鬱、酒精或藥物濫用及自殘風險。嚴重者甚至可能因食道撕裂引發致命性內出血。
治療應先處理身體併發症,如口腔和消化道損傷,並進行營養與體重管理教育。心理層面則需透過認知行為治療重建健康飲食模式與自尊。如合併抑鬱,可在精神科醫生監控下,酌量使用抗抑鬱藥物或穩定情緒的處方藥。
患者只要願意跨出求助第一步,並與醫護團隊及家人攜手,就能重拾身心健康,走向康復之路。
《AM730》專訪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 暴食症有得醫別氣餒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