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覺失調多謬誤 長效針劑防復發
- Blossom
- 2022年8月1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8月23日

18歲的雯雯(化名)數月前開始在家中自言自語,父母最初誤以為她因學業壓力過大,遂為她請病假休息。然而,不久後雯雯出現幻聽,並堅信有人欲加害自己,導致食慾不振、夜間失眠,精神狀態每況愈下。嘗試坊間偏方皆告無效,最終在友人建議下求診,經精神科臨床評估,確診為思覺失調。
精神科專家何雅莉醫生指出,思覺失調除了幻覺、妄想等陽性症狀,患者常伴隨思維混亂、語言條理不清、動力缺乏等負性症狀,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自傷或攻擊行為。由於社會大眾對此病認識不足,常導致患者延誤就醫,錯失黃金治療期。
傳統抗精神病藥物透過阻斷多巴胺受器,可明顯改善陽性症狀,卻常引發錐體外系副作用,如坐立難安、肌肉僵硬及震顫,影響用藥依從性。新一代藥物維持療效的同時,副作用多與代謝改變相關且相對輕微。對於病識感不足或用藥依從性較低的患者,可採用長效針劑,每數週至數月注射一次,藥物在血中穩定釋放,有助減少復發與家屬督促負擔。
何醫生強調,除藥物治療外,應結合認知行為治療、職能治療及家庭支持,並藉由個案管理促進社交、自理與情緒調節能力。她呼籲社會消除對思覺失調的污名,讓患者及早獲得適切診斷與多元化介入,以期重返正常生活,實現全面康復。
《AM730》專訪 精神科專科醫生何雅莉醫生 思覺失調多謬誤 長效針劑防復發
留言